柳民复字〔2022〕61号 柳州市民政局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7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柳州市民政局  |   发布日期: 2022-07-14 15:10   

标 题:

176.关于柳州市抢占康养产业刚需蓝海的建议

事 由:

当前柳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70.98万人,占总人口的18.36%,老年人的康养需求日益凸显。为推动我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从扩大有效供给、防止无效供给、实现供给倍增、破除供给瓶颈、实现高效发展等五个方面发力。

建 议:

一、做好“加法”,扩大有效供给

一是优化产品供给。依托“康养+文旅”“康养+医疗”“康养+农业”“康养+地产”等项目,积极开发生态养生型、文化养生型、中医药膳型、养老综合型、医养结合型、度假休闲型等康养产品。

二是保障人才供给。依托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培养护理、康复、心理健康、运动医学等方面人才;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出台相关政策和优惠条件,引进相关紧缺人才;探索建立康养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三是强化制度供给。尽快制定落实康养产业各类配套政策,从财政、土地、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康养产业准入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建立长效统计制度,做好产业统计。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诚信“黑名单”、失信惩戒及强制退出机制。

四是完善设施供给。加大康养目的地的交通、环保、住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卫生健康服务网,构建“步行15分钟医疗服务圈”。将体育设施与城乡建设及旅游、养老、医疗等设施相衔接。

二、做好“减法”,防止无效供给

一是坚持分类设计。构建科学的康养体系,突出特色,根据乡村、森林、少数民族风情等资源分布,形成特色品牌,推动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二是完善标准规范。围绕康养产业重点业态和任务,制定和完善与产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技术标准。

三是消除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设施,避免大拆大建,降低成本,做到规模适度、物尽其用。

三、做好“乘法”,实现供给倍增

一是推动产业融合。把康养与医疗、文旅、体育、保健、绿色农业等融合。打造一条上游医药、保健品、器械制造,中游康复理疗、医疗卫生,下游养老、养生等的康养产业链。

二是丰富文化体验。推出一批特色文旅康养产品。

三是扩大品牌影响。及时研究柳州康养产业的城市形象定位,制定宣传方案、宣传口号,全方位推广。

四是突出科技创新。拓宽“龙城市民云”APP的应用,实现各类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资源共享。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慧康养产品。

四、做好“除法”,破除供给瓶颈

一是提升公众认知。引进有代表性的康养领军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体验,实现老年人从“被安排”到“乐意去”的转变。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成立市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分解有关工作;建立市级康养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专家咨询和定期交流制度等。

三是加强市场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实施诚信管理、分类监管、风险监管、联合惩戒、社会监督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将各级各类医康养机构信息系统接入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

五、做好“混合运算”,实现高效发展

一是发展康养新业态。如 “田园康养”、“旅游康养”、“中医药康养”;、“森林康养”;依托柳南区凤凰河温泉旅游资源,发展“温泉康养”;依托柳州“1521”康养基地建设工程,打造以养生为特色的复合型养老社区;尝试打造特色康养小镇。

二是确保富民惠民。将康养产业作为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人口、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向乡村回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和提高农民收入,形成惠民富民的康养产业链。

三是激发市场活力。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投入”的运作方式,通过政府财政资金小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大投入。

答 复:

XXX

柳州市政协十次会议提出《关于柳州市抢占康养产业刚需蓝海的建议》(第176号)收悉,经商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现答复如下:

一、聚焦顶层设计,改善市场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由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双召集人,48个部门正职领导为成员的养老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养老服务工作重要事项和突出问题,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康养项目的实施。二是强化政策引领。编制出台《柳州市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柳政规〔20209号)、《柳州市创建广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柳政发〔20223号)等文件,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与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办法(试行)》(桂民规〔20217号),对养老机构的建设给予一次性资金补贴,补贴标准按自建、租赁分别给予5000/床位或3000/床位的补贴,运营补贴根据入住老年人能力、机构等级情况给予每人60-160/月,以及根据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资质、工作年限给予岗位补贴50-400/月。柳州市本级根据入住老年人实际情况,给予养老机构每月每床100元运营补贴。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服务质量等级补贴3-12万元/年。对于投资、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免征增值税、契税、不动产登记费等8项水费,用水、用电、用气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

二、聚焦科学布局,推进设施全面覆盖

一是规划设施布局。在规划布局上,注重全域性、科学性、前瞻性,实行按需施策,在摸清需求情况的基础上,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套出台《柳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0-2035年)》,规划新增养老服务设施643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8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505处),解决全市社区养老设施建多少、建在哪的问题。二是强化用房保障。在配建标准上,市民政局强化政策刚性落地,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出台《柳州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柳民规〔20203),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同规划、同设计、同验收、同移交),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少于1000户的按不少于300平方米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大于1000户的按照每增加500户增配100平方米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以此类推)。2020年以来,新建小区移交养老服务用房47处,共计12421.79m2三是构建设施网络。扎实推进柳州版“1521”康养基地建设,按照自治区要求市级建设500张、城区200张和县区100张养老床位建设的基础上,柳州市提标扩面,市本级建成110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城区建设15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每个县改扩建12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福利机构,重点乡镇新建1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千张床位养老服务综合体——柳州市白云颐养中心,城区500张床位机构——城中区安心颐养中心和柳东新区颐养中心已经交付使用,5个县级200张床位综合福利机构全部改建完成。全市共有养老机构92家,街道为老服务中心26个,社区为老服务站31个,居家为老服务点88个,共设有养老服务床位数为20884

三、聚焦群众关切,加快推进医养结合

出台《柳州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方案》(柳政规〔201724),提出了11条具体政策措施及相应责任单位,要求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在机构养老方面,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新建养老项目根据需要尽可能按照医养结合要求设立康复区、医疗诊室。如柳钢仙源颐养中心,内设有理疗室、老年人能力评估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和硬件设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与柳钢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使入住老人能够享受到优质、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城中区安心颐养中心与柳州市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城中区河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心门诊,通过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柳城县社会福利院与柳城县大埔镇卫生院建立医养协作的关系,将柳城县大埔镇卫生院的中医病科引进福利院内,重点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开展治疗和康复工作;融水县康复医院投入1亿多元,依托老君洞4A景区建设大苗山医养结合基地,打造柳州市规模较大的旅居医养结合机构。在居家养老方面,20222月,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医养结合的实施办法(试行)》柳民发〔202217,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纳入服务内容,通过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等方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实现免费服务与有偿服务、普遍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结合,满足居家老年人医养需求。在社区养老方面,鼓励街道(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站)与就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合作,以及内设康复医疗机构。如鱼峰区龙泉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广西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广西壮药产业化工程院的产学研用实验基地,致力于打造公益普惠、医养集合、智慧照护、专业护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特色中医诊所,社区周边提供健康科普、疾病预防知识问诊服务,实现小病、慢病楼下治的社区特色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四、聚焦产业发展,扶持企业壮大融合

一是加快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与相关行业领域融合发展,借助柳州市环境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养老产业与文化、医疗、科技、旅游、生态农业等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养老、文化养老、智慧养老等产业融合,逐步形成多元化、多业态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格局。2021年,百里柳江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呦呦鹿鸣鹿寨中渡古镇半程马拉松赛、柳州水上休闲运动会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广西古岭龙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入选广西第二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柳州市社会福利院获评第二批中医医药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二是加强市场监管。目前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按照谁处罚、谁公示、谁负责的原则,由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操作,将涉及康养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西协同监管平台)归集于该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2022年出台《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柳政办〔202211),联合消防、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养老服务领域质量安全、从业人员、运营秩序等方面的监管,促进养老监管与服务双提升。      三是培养康养人才。深化政校企合作,依托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广西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市级养老养生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开展养老专业技能培训和日常轮训2021年共培训养老护理员1761人次,选派7名养老护理员参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并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共3名,柳州市占2名,并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均荣获国赛三等奖。2022年,35名养老护理员参加柳州市第二届龙城杯职业技能大赛暨柳州市第七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对于获奖选手给予技能等级晋升,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的目的。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员上岗培训率和持证率均达95%以上。四是突出科技创新。打造柳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进机构、社区、居家服务相关信息互联互通,深化智能居家养老模式,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实现养老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政府补贴管理和养老服务监管等功能,今年5月,智慧养老管理中心正式运营服务。同时在龙城市民云上开通长者专区服务,便于老年人或其子女查询柳州市范围的所有养老机构,老年人可以在线查看长者饭堂菜单、网上充值、查询余额、网上订餐、扫码支付等,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的简单操作,到长者饭堂站点品尝美食,并享受老年人助餐补贴,受到市民一致好评。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建立基层医养服务网络。进一步推动街道(乡镇)综合(区域)为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为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或其他医疗设施邻近设置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等专业化医养服务。支持中医药壮瑶医药进社区提供服务,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切实提高老年人居家健康服务管理能力。

(二)推动养老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两环一中心养老产业新格局,突出医养结合服务特色,通过区域联动和产业联动发展思路,推动风情柳州特色养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培育发展柳州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链,重点建设广西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和广西康养机器人产业园,积极推动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制造企业来柳投资,支持养老服务”+老年人用品产品、+体育、+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

(三)打造有品质的康养基地。充分发挥柳州本地的生态优势,在少数民族风景区探索建设候鸟式的养老机构,发展符合少数民族特点的互助型养老模式。积极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培育打造长寿品牌和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吸引外省(区)老年人到柳州旅居养老。建设打造康养品牌,适时举办康养+”产业推介会,联动开展康养直播带货”“实景体验”“推广宣传等系列活动,让康养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感谢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柳州市民政局

202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