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配、强”让监督在村级成为常态

来源: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政局  |   发布日期: 2021-12-24 10:22    |  作者: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政局

今年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通过“建”场所、“配”人员、“强”培训等多种形式,发挥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有效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让监督在村级成为常态。

“建”场所,让监委“实起来”。由县纪委监委牵头,联合县委组织部、民政局等单位,在该县融水镇苗家小镇建立一个集居务监督委员会、阳光监督站、苗廉小站等为一体的办公室,并配备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空调、沙发等硬件设备,并把相关制度、举报电话、监督岗等制作成精美图文张贴在墙上。不但让监委人员有办公设备、有制度约束,还让前来办事的居民有地方坐、有干净水喝,还可以扫码举报、线下接访等,营造了一个温馨的“阳光监督之家”。以此为契机,该县在各村(居)专门设立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确保监委干部有地方办公,群众有地方诉求。目前,全县209个村(居)均设立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其中建成示范点3个,真正地让村()监委“实起来”,实实在在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配”人员,让监委“强起来”。该县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组织群众在村(社区)海选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干部。通过选举,一些村(社区)“老”党支部书记、主任纷纷被“高票”选入,当上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一些办事公道、德高望重、敢说真话的村(居)民也被选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组成了每村(居)有3至5人的新一届监委领导班子,使他们能够名正言顺地履行监督责任,造福一方百姓。为使村()监委干部更尽心、尽力地为民做事,该县落实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岗位补贴750元/月、委员误工补贴250元/月政策,使他们在生活上有一定保障。同时实行(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每月坐班10天的坐班制,使监委不断地“强起来”,确保办公室有人办公、有人受理群众举报等。目前,选举产生监督委员会委员683人,其中主任209人,委员474人,落实岗位补贴和误工补贴330.3万元,接待接访群众2000多人次。

“强”培训,让监委“活起来”。由县民政局牵头,组织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部门人员,深入到基层一线,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监委干部怎样监督、监督什么等进行深入的专题调研。针对调研结果,该县以“定单式”方式,专门邀请县纪委监委干部讲监督执纪、组织部干部讲干部管理、财政局干部讲账目审查、民政局干部讲惠民政策补贴等为主题,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进行由浅入深的专题培训,让监委干部学到知识,提升自己,使他们由以前被动地做事,变为现在主动地“活起来”监督的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他们的监督能力。目前,举办村(居)监委主任培训班1期200多人次,委员20期600多人次;发现问题20件,立行立改20件,提供问题线索5件等,收到了良好的监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