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龙城话龙名”系列之三:“赏“龙”景,寻“龙”迹!






引语:
玉兔丰稔岁,蛟龙迎春归。春节期间,柳州城区主干道、公园等地挂起红灯笼、布置龙年春节主题美陈,“龙”元素随处可见。这些美陈在扮靓城市的同时,营造了浓浓的年味。
柳州又称“龙城”,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与“龙”结缘,“龙”元素也在柳州不少地名、山名中展现并厚植。为充分展示龙城柳州地名文化特色,柳州市民政局现推出“龙年龙城话龙名”系列,寻“龙”迹,讲述柳州“龙”的地名故事,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龙年龙城话龙名”系列之三:
“赏“龙”景,寻“龙”迹!


龙是传说中的神物,可上天下海,神通广大。柳州又称“龙城”,自古与“龙”结缘,龙历史、龙文化在一些景点和公园里展现并厚植,如龙潭公园、蟠龙山公园及“龙壁回澜”等。
龙潭公园因“龙潭”而得名
途经柳石路,转入龙潭路,便来到我市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龙潭公园。古时相传雷、龙二神在龙潭公园内的雷、龙两座山上司掌雷雨,夹水相峙,称为“龙雷胜境”。其中,龙山脚下一潭水因古人相信潭底有能兴雷降雨的龙潜居,故名龙潭。而另一潭,因在雷山脚下,便称雷潭。

龙潭公园的龙潭。
古时还将龙潭等称为“雷塘”,是祈雨、祈福之处。在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为民祷雨于此,著有《雷塘祷雨文》传世,并在此建有“祷雨文碑亭”“祭台”及“雷塘庙”等纪念性建筑。这些建筑至今仍有留存。近代以来,为与鱼峰山脚下的小龙潭区别开来,龙潭改名为大龙潭。

龙潭公园游人如织。(资料图)
自古以来,龙潭水与周边潭水、地下河潜通,经“八龙喷雪坝”(在龙潭旁的步道下方,原桥路拆除后,于1988年建成)后如一条游龙穿梭出去,一部分流入雷潭,一部分流入镜湖。
经过多年打造,龙潭公园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网红点之一,如镜山的山洞、雷潭边的歪脖子树、风雨桥旁的水中栈道等。
蟠龙山公园建在蟠龙山下
除了龙潭公园,市区还有一座与龙相关的公园——蟠龙山公园。该公园因蟠龙山而得名,蟠龙山临江耸立,横列三峰,形如蟠龙,因此古人将此山称为蟠龙山。明代时蟠龙山上曾修建王氏山房、盘古庙等,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游览,对此处之景大为称赞。

蟠龙山公园。
蟠龙山公园内有蟠龙山和东台山(也名登台山)两座山。其中,文光塔位于蟠龙山上,相传建于明末清初时,后在1936年被拆毁。1993年,蟠龙山公园建立后,这座古塔得以复建,后来公园又在蟠龙山新建了蟠龙塔,形成双塔景观,成为游客“打卡”的景点之一。

蟠龙双塔。(资料图)
龙璧山边有“龙壁回澜”
在我市,曾有“古八景”,为“南潭鱼跃、天马腾空、笔峰耸翠、鹅山飞瀑、驾鹤晴岚、罗池夜月、东台返照及龙壁回澜。”其中,“龙壁回澜”不仅与“龙”有关,还与“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有关。

龙壁回澜。(资料图)
沿着环江滨水大道,在油榨村的对岸有一座沿河的高山,即龙壁山。龙壁山因山形似龙,且有一处山壁临河而得名龙壁山。山高约200米,东西长1.5千米,山下沿江一侧形成岩壁险滩,称“龙壁回澜”。唐代柳宗元所作散文《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有“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们,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砚”等内容。相传柳宗元还曾到此采石,制成砚台及石琴分别送给诗人刘禹锡及善琴的卫次公。

龙壁山。(资料图)
近年来,政府修建了环江滨水大道后,可锻炼身体,又可以看到“龙壁回澜”,风景宜人。
除以上三大景点外,我市还有一些以龙命名的山体、山洞、景点及公园等,有近200个。如鹿寨县的龙岩寨、柳江区的龙舟公园、鱼峰区的龙泉山与盘龙洞、柳北区的龙船山、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古龙坡公园,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龙奋鼓楼、融安县的龙滩门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