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知识问与答(第二期)
11.什么是慈善捐赠?
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
12.慈善捐赠通过什么方式进行?
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13.公开募捐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
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在办理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内进行,确有必要在办理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外进行的,应当报其开展募捐活动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捐赠人的捐赠行为不受地域限制。
14.公开募捐采取什么方式?
(1)在公共场所设置募捐箱;
(2)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义演、义赛、义卖、义展、义拍、慈善晚会等;
(3)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募捐信息;
(4)其他公开募捐方式。
15.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个人需要开展募捐活动的怎么办?
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合作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自行开展公开募捐。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对合作方进行评估,依法签订书面协议,在募捐方案中载明合作方的相关信息,并对合作方的相关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
16.慈善组织如何开展定向募捐?
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应当在发起人、理事会成员和会员等特定对象的范围内进行,并向募捐对象说明募捐目的、募得款物用途等事项。
17.慈善组织怎样开展公开募捐?
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募捐方案应当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
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募捐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
18.捐赠财产包括哪些方面?
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
捐赠人捐赠的实物应当具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
19.捐赠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捐赠吗?具体流程是什么?
可以,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开展演出、比赛、销售、拍卖等经营性活动,承诺将全部或者部分所得用于慈善目的的,应当在举办活动前与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签订捐赠协议,活动结束后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并将捐赠情况向社会公开。
20.慈善组织接受捐赠,需出具什么票据给捐赠人?
慈善组织接受捐赠,应当向捐赠人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印)制的捐赠票据。捐赠票据应当载明捐赠人、捐赠财产的种类及数量、慈善组织名称和经办人姓名、票据日期等。捐赠人匿名或者放弃接受捐赠票据的,慈善组织应当做好相关记录。